武汉市第三医院官网首页
重症医学科(光谷)
科室电话:027-65399950

科室动态

Departments news
首页科室动态 → 科室动态

母亲在家突然心跳骤停,女儿靠去年学会的心肺复苏救回妈妈

2022-12-05文章来源:

68岁的母亲在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女儿及时给母亲做CPR(心肺复苏),撑到救护车到来,留住了母亲的生命。25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主任付守芝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是患者女儿及时且有效的心肺复苏,挽救了其母亲的生命,否则医生就算有再先进的抢救设备都无力回天。

第一时间急救,保住宝贵生命

付守芝回忆,这位母亲姓龚(化姓),此前患有冠心病和肾功能障碍,一直在服用药物。11月8日晚上,龚妈妈被救护车送来医院急诊科,当时口唇紫绀、瞳孔散大,急诊团队立即启动更高级别的复苏,抢救10多分钟后,龚妈妈缺氧情况得到缓解,皮肤颜色逐渐恢复红润,但随后又反复出现心室颤动,监护仪紧急报警,使用除颤仪才稳住了心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龚妈妈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瞳孔缩小至正常,此后转入ICU继续治疗。

询问发病经过时,付守芝才知道,在急诊科惊心动魄的抢救之前,龚妈妈的发病过程也是险象环生,全凭女儿第一时间正确施救,才留住了宝贵的急救机会。

当天武汉气温突降,又下起小雨,龚妈妈整天都觉得胸闷、不舒服,晚上突然晕倒在地。女儿王女士(化姓)一边喊父亲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查看母亲的情况,发现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之后,连忙给她做胸外按压,边按边数,坚持了约10分钟,120急救车赶到,随车医护人员又接力做心肺复苏,支持着龚妈妈到达医院。

子女学会CPR,屡创生命奇迹

“我当时很害怕,又很紧张。紧急关头,只想着要赶紧救妈妈。做按压太费力了,到后来胳膊酸软、精疲力竭,只能咬牙坚持。幸亏最后的结果是好的。”王女士告诉付守芝。

王女士是怎样学会CPR的?原来,去年她所住的社区曾组织居民参加急救培训,王女士也报名学习。那是她第一次在人体模型上练习做胸外按压,医生在现场指导她,确保操作标准。回家后,王女士很兴奋,还拉着家人传授要领,模拟练习过几次。

“记得当时培训的老师就是市三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想到,一年后,我会以这种方式见老师交作业。”王女士感慨。

付守芝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像王女士这样,及时使用CPR救回父母的案例,此前也曾遇到过。今年3月,急诊科收治一位心梗男性,也是在家发病后呼吸心跳骤停,儿子之前参加过CPR培训,及时做胸外按压,坚持到救护车到来,为父亲争取到入院做冠脉搭桥手术的机会,捡回一命。

“幸亏这两位患者的子女学习操作CPR,才能给医生留下抢救的机会,创造‘生命奇迹’。”付守芝说。

呼吁市民积极学习急救知识

在ICU继续治疗期间,龚妈妈在医护人员帮助下闯过了脑水肿、癫痫、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关卡,终于逐渐恢复,并且没有留下后遗症。出院回家时,王女士给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其实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患者女儿,是她及时且有效的心肺复苏,挽救了母亲的生命。没有她最初的坚持,医生就算有再先进的抢救设备都无力回天。”付守芝说。

龚妈妈为医护点赞。

据她介绍,心脏骤停的患者在心脏骤停4分钟之内,立刻开始有效的心肺复苏,有助于患者恢复呼吸、恢复心跳、恢复意识。超过4分钟时间越久,患者心肺复苏的几率越小,而且即使是过后经过治疗有了心跳和呼吸,也容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是出现脑死亡的状态。而心跳呼吸停止超过10分钟,没有接受有效的心肺复苏,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率极低,国内统计成功率不足5%。龚妈妈此次在家呼吸心跳骤停,能救治成功,充分证明女儿在现场及时做心肺复苏是很成功的,也说明了普及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创伤和疾病都是突然降临的。在医护人员赶到之前,能第一时间为伤者或病者提供有效救护的,就是身边的家人或公众目击者。”付守芝呼吁,市民应提高急救意识,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急救知识及技能,当身边出现紧急情况时,可最大限度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